天津开放大学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平台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community family education instructor training platfor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2022-09-19 17:57:49   浏览量 :574
发布日期:2022-09-19 17:57:49  
574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第一,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所有社会行为、情感的原点。所谓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一切事物的总体特征、存在背景、发展趋势等的认识、评价、看法和反映,集中表现为对事物的内在判断和总的印象,是一个人所有社会行为、情感的原点。价值观作为一种对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支配和制约性力量,直接地影响了个体的理想信念、人生目标和追求方向。

第二,在全社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也多次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是我国公民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现代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包含着世界先进文化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具有普遍的文化代表性和价值先进性。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梦”的伦理基础和价值保障,也是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方向和准则,是人的自身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个体现代化的基础性的道德准则。

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以下三个本质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支配作用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下长期遵循和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它首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共产主义所追求的远大理想与改造现实客观世界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是一种具有共识性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厘清了现实与理想、当前任务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把高层次的理想信念与实际的行动融合贯通,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升华为指导思想,从而进一步推动改造客观现实世界的具体行动。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普世性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价值追求,它将社会发展建设的规律性的认识引导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稳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具有指向性的建设作用。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永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汲取和对社会未来走向的正确认识,将这种继承和发展人类思想精华的价值观念作为建设社会的重要支撑,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认真梳理,课题组总结归纳了家庭的基本概念以及功能,分析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石,是民族文化道德传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器,而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家庭的美满幸福和社会的安定有序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人能否顺利地成长,不仅要看物质水平的满足程度,还要看家庭氛围建设得好不好,要看家教方式管理得细不细,要看家风代代传承得顺不顺。

第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家庭建设、家庭教育上升到了党执政的,从来没有过的战略位置。2015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他还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同时还指出“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的家庭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指明了建设方向。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建设。

第三,重视家风,重视家教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成果。自古以来,家教与家风就作为家庭文化的自然体现而被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所重视。良好家教与家风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良好的家风和门风是家庭文化的阳光,它随时照射和温暖、熏陶着家庭所有成员,同时也是社会风气的代表,影响着一个时代的社会价值,在无声无息中孕育着一代接一代的优秀人才。

第四,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家风的树立,是培育优秀的人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优选方式。家庭是个体成长成才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而这也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儿童一出生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儿童人格特质形成的最初场所,父母及长辈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道德品行等无不对儿童、青少年的品格、心理、行为、兴趣等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家教与家风不仅关乎着个体的成长,也关乎着家庭的美满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家庭都开始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时,家教和家风就成为了一个家庭或家族传承下来的风尚,开始转变为一种立身做人的社会行为准则,千千万万的家庭成员带着这种强烈的幸福感参与到学习、工作中去时,则会带动周边更多的社会成员产生积极的情绪,推动整个社会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情感交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

 第一,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现代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是现实中国社会民心的真实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建设家庭文化,就是要以核心价值观的国家观、社会观和公民观为基本原则,在家庭生活和家庭内外关系中,始终坚持关爱、利他,坚持亲孝、责任,坚持立志向、有梦想,牢牢把握住大方向。

第二,加强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养成良好家风,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树立新时代的家庭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民主、平等,相对于家庭文化,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应该是中国家庭教育与家庭文化中的骨架,无论家庭处于哪个阶段,家庭成员都是独立的,都不存在从属关系,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子女是父母的赡养和陪护人、家庭事务的决策要公平民主等观念,需要一点一点的在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中认真宣传普及,逐渐形成社会舆论和共识。

第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建设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家风树立的重要导向标,既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家庭观念和家风家训,也能够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青少年是国与家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家庭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行动参考标准,促进家庭树立向上向善的积极的家风家训。有良好的家风,才能有良好的社风乃至国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领家规家风家训的形成过程中,又不断丰富了自身的内涵,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形成了家庭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课题组在普遍收集、整理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各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的成功做法和模式。

(一)明确家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课题组经过讨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要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国家观、社会观和公民观为基本框架,紧密结合社会和时代的背景,紧密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状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通过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内容,传递到孩子们中间,让孩子们能够记住要求,并实现落实。例如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包括很具体的内容,国情教育,用中国的历史和我们的优良传统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主人翁教育,用改革开放的成效和社会现实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树立国家主人翁的态度;责任感教育,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立志报效祖国。这种教育应该是很具体的,例如要通过了解民族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等,认同民族的传统价值,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二)工作层面:建构全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家庭的机制和体系

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家庭工作中,创新和积累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各级政府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通力合作。2014年9月,全国妇联向全国广大家庭发出了《致全国广大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号召广大家庭筑牢崇高理想,提升文明素养,传承家庭美德,肩负神圣使命,凝聚起全国亿万家庭建功中国梦的强大洪流,阔步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各省市也积极行动,2015年,江苏省妇联在全省开展家庭建设、家庭功能与需求状况的调研,推动家庭工作进入政府决策视野,在各级建立家庭建设协调小组和专项经费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反馈制度,并将家庭文明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

第二,社会动员,打造品牌特色,形成家庭教育文化效应。北京市妇联充分发挥作为“枢纽型”组织聚拢资源的优势,联合北京市教委、文明办、团市委、民政局等7家单位打造了“新蕊计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牌,通过开展“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家庭教育进乡村”“家庭教育校园行”等系列行动,将家教指导服务送到城乡“妇女之家”、家长学校、机关企业、图书馆等社会服务场所。2014年,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现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对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行了批示,指出大讲堂是落实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该项目被评为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活动。

第三,理论指导,创新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人情味儿。广东省通过利用社区妇女之家、儿童活动园地、家庭服务中心开展儿童文化教育和兴趣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展儿童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儿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一点一滴积累,培养好品格。贵州各地分别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家庭”“我爱我家”征文比赛为主题,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

第四,传统宣传途径与新媒体阵地齐头并进,建立立体化传播渠道。江苏省连续2年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组织最美家庭讲好家风家训,开展万场巡讲活动,受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专门批示和全国妇联领导的高度评价。广东省佛山市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宣传视频在电视台、公交车滚动播出、在珠江时报专题报道家庭教育内容、在“佛山女性”网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视频征集活动等,积极向广大家庭成员传递正能量,加强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家庭层面:言传身教,创新家庭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

各地的家庭在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

第一,重视家长的言传身教。各地的家庭在对子女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家长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和思想道德品质的锤炼,是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很多家长认识到,只有自己着力将“友善、孝敬、诚信”这一道德价值核心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把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根植到自己的思想基因之中,才能有效引导孩子从小就尊崇“友善、孝敬、诚信”信条,在现实生活当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向优向善的方面用力做功,不断树立起家国情怀。

第二,重视家庭文化,特别是家风的建设。社会上家庭的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家庭的道德状况,文化价值表现参差不齐。对于孩子来说,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是使其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为一个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途径和力量。在这三个体系当中,家庭实际上影响孩子的主要是基本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情感特征,而这三条正是影响一个人一生人生轨迹的基本元素。无数研究表明,不同的家风塑造孩子不同的人生轨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家庭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代家庭出问题,主要不是缺物质,而是缺道德精神。

第三,遵循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不能“泛泛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一锅煮、急不可耐拔嫩苗”,一定要针对孩子年龄认知去有的放矢且润物无声地实施教育引导和悉心培育,要科学教子。着力教育引导孩子从点滴做起、从每一天做起。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政策建议

(一)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

1.各级党委要把家庭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中央领导部门,要加大对家庭建设的宣传和引领,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要把家庭建设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范畴,从政策规范的制定,到思想价值的引领;从层层落实的机制建设,到全面家庭建设活动的蓬勃开展;从普遍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到家庭辅导的专业队伍培养,始终必须坚持党委领导的原则,确保我国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始终按照党的战略部署,始终围绕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始终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各级基层党组织,特别是社区党的组织,是我国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基层领导力量,要承担起组织领导基层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重任,通过各种活动,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家庭的落实。广大党员要带头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建设好自己的家风,使更多的党员家庭成为典范。

2.发挥各级政府在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当中的主导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家庭建设是国家事务,也是政府职能。在家庭建设、家庭教育问题上,政府担负着建立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实施价值舆论倡导,完善建设,运行机制,建构国家督导评估体系,建设家庭服务专业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购买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评估家庭服务社会组织等重要任务。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家庭建设,家庭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家庭的基本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把对家庭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的高度,从基本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入手,全面建设我国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的行政保障机制和体系。

3.发挥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骨干作用,实现全面社会动员。在我国,群团组织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党委政府部门相比,群体组织具有贴近基层的群众性,能够合理反映群众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引领群众参与社会创新治理,维护民生和谐与社会稳定;相较于一般的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因其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身份,群团组织与党政部门联系密切,具有强大的后援保障和一些体制内的资源与社会资源,能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支持,把握方向。妇联是当前我国党务和行政系统中主抓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主责单位。各级妇联组织要主动承担和切实落实责任,把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的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做出成效。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新主体,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最有活力也最有潜力的一部分。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特别是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组织服务家庭的重要领域,各级党政领导,包括群团组织,都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扶持政策和广泛的社会动员,更好的发挥社会组织在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的整体结构。

4.以儿童为本,以家庭为本,充分调动家庭内部发展动力。家庭是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的主体,孩子是核心价值进家庭的关键。从本质上讲,全社会只有树立了以孩子为本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家庭建设观,才可能真正发挥家庭里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成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在国家的倡导下,家庭自身的内动力的提升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社会观念的引领和传递是重要的基础部分,党政领导部门和各级妇联组织都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只有全社会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才能真正调动起父母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把价值观的引领和教育真正变成家庭和儿童的自我的道德成长和社会发展,也才真正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的人本基础。

5.建立切实有效的推进机制。在这方面,有几个重点需要逐步推进。

第一,在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在内的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推进运行体制中,逐渐建立由以“家庭教育法”等在内的有关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基本法规,涵盖全体儿童及家庭,满足儿童家庭全面需求,包括原则性立法和执行性法规在内,分层级的体现儿童需求导向、弱势优先的中国家庭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通过法律体系整体搭建我国家庭建设的内容结构与标准,完善家庭建设和服务的政策体系,为我国的家庭建设提供制度上的可靠保障。

第二,建立完善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的各级组织高度重视;需要统筹教育、卫生、计生、公安、司法、财政等国务院各个部门;需要妇联等群团组织通力合作;需要全面动员社会;需要激发家庭和儿童的内生力。推动此项工作,全面顺利发展,要在中央一级设立相关部门或机构,就我国家庭建设工作的发展构架、政策制定、执行监管、法律倡导等进行统筹安排;也需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或人员,建立起统一协调的行政网络,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行政体系的一体化。

第三,大力扶持服务家庭的社会组织。加大政府投入,制定和实施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民间资金进入家庭服务领域,充分调动民间投资家庭服务事业的积极性。加强对家庭服务社会组织的孵化与管理。社会组织的发育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给儿童福利和家庭建设服务带来了服务专业化,资源多元化等新的特点,积极扶持以儿童、家庭、社区为对象的,公益性、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建构完善的中国家庭建设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特别重视由各级儿童保护部门、各类儿童服务中心和服务机构、民间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等构成的家庭专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强化评估机构和调查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强化对家庭服务的监查与评估。加快家庭教育与家庭建设专业队伍和人才的建设,打造一支与我国家庭数量相匹配,能够满足家庭全面、高水平福利需求的专业队伍。

(二)创新家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1.首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以小见大,大中见小。

必须充分注意到家庭这一特殊的教育环境,还要充分注意不同年龄的孩子具有的不同认知水平和特点,注意运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多种教育元素;要善于制造情绪场景,无论是参加集会的准备,还是家庭物件的摆设,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氛围,让孩子在接受价值观念的同时,心灵也能够受到震撼。

2.家长需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言传身教。

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家长身上的优点、长处或弱点、短处,直接影响子女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个性形成。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将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行动中给孩子以无声的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3.讲究科学教育方法,实践中渗透。

 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即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再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情况,选择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是情感,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行为能力。今天的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下,正规教育体系,主流价值的灌输,其影响力日渐减弱;而非主体、非主流的社会信息丰富多彩,影响巨大。再加上开放的社会造就了当代少年儿童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简单的观念灌输,强制性的行为约束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教育效果差强人意。积极引导孩子的实践体验,他们才能获得书本上无法得到的东西。

4.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家庭要理解、认同学校的素质教育并与学校、教师做到协调一致、密切配合,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确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配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教育格局。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关注学生在校动态;而学校要从理论上对家长的家庭教育作出引导。

家庭
建设
社会
价值观
— 联系我们 —
© 天津开放大学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平台 咨询电话:010-69263739 18511009403
咨询QQ:845935669
邮箱:xzjzkf03@163.com
微信扫码咨询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